About Hefei Metalforming
關于合鍛
《經濟日報》“做強中國裝備制造業是我奮斗的目標”
發布時間:
2014-11-24
“做強中國裝備制造業是我奮斗的目標”
——記合肥合鍛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文
《經濟日報》記者 蘇琳報道 “這11年真不容易,我們終于打了翻身仗。”輕舒一口氣,安徽合肥合鍛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文向《經濟日報》記者細數著公司翻身仗的成果:為“神八”飛船整流罩制造提供了裝備;接連承擔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一次次中標世界重大項目;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老牌工業強國的必選設備;在國際裝備制造業聲名鵲起,登上中國乃至全球鍛壓制造業的最高端。
創建于1951年的合肥鍛壓機廠(現更名為合肥合鍛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堪稱國內液壓機制造業龍頭老大,其產品市場占有率多年來一直排在國內首位,并先后在我國機械裝備工業創下了多個第一。然而,花無百日紅,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合鍛舉步維艱,設備陳舊、管理落后、產品結構單一,企業連年虧損。
2003年底,時年36歲的嚴建文接手合鍛。剛開始,他并不急于親力親為地對企業進行管理和經營,而是用半年的時間考察全球同行業的工廠。
“我們要將國際最新技術與公司產品開發融為一體,保持與世界水平同步。”嚴建文說,為打造獨立自主的創新型企業,合鍛堅持自主知識產權開發,確立了“自主核心技術、成果孵化、持續創新、規模經營”的技術創新之路。
創新,就需要一流的人才。為此,嚴建文用“重金”四處“挖人”,并委以重任。
在嚴建文的“游說”下,2006年,年僅35歲的王玉山離開家鄉山東濟南,來到合鍛,擔任企業的總工程師,全權負責機械壓力機研發團隊的組建及產品開發。
“這在當時是很不容易的。”王玉山談及當年依然感觸頗深,“當時,機械壓力機對合鍛來說可謂一片空白,一切從零開始,嚴總卻將技術研發、團隊建設的重任交給我這個初來乍到的新人,還給了我高于其他員工數倍的工資。他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半年后,王玉山帶領團隊研制出首臺機械壓力機,并收到第一份訂單。此后,機械壓力機的銷售額逐年快速增長,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軍工、新材料等領域。如今,合鍛已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能夠同時提供高端液壓機和機械壓力機的廠家。
嚴建文說,“你給別人一個機會,別人就會還你一個奇跡。”
合鍛每年花費高成本引進國際國內一流人才。2013年,引進了國家“千人計劃”人才趙坤民,讓他負責前沿技術與成型工藝及裝備的研究和開發,提升企業技術“含金量”。
技術創新帶來企業的不斷轉型升級,合鍛開始致力于高精尖產品的研發、制造,產品不斷進入航空、航天、國防、汽車、高鐵、石化等重要領域,還與諸多國際著名的大公司實施戰略合作。
2013年,嚴建文擔任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航天大型復雜薄壁構件充液拉深裝備與工藝研究”課題副組長,負責世界最大噸位15000噸雙動拉深液壓機的組織開發。該產品對促進我國航天大型復雜薄壁構件整體制造與裝備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對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提高國家技術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嚴建文榮獲“中國鍛壓行業突出貢獻獎”。
“做強中國的裝備制造業,讓其在世界上有話語權,將是我畢生奮斗的目標。”嚴建文說。
關鍵詞: